三峡堪称世界第一大古代石刻水文记录走廊
新华网武汉10月31日电(记者 李延丽 戴劲松)
经中国文物专家多方论证,在长江三峡库区留存的17处古代水文题刻,其规模之大举世罕见,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大古代石刻水文记录长廊。
湖北省考古所所长王红星介绍说,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历代人们在江边石床上铭刻石鱼水标记录洪水期江水上涨至最高点的位置,并以诗文记载枯水期的出水情况,当时这些洪水题刻和枯水题刻只是用来预卜农业的丰歉的,却与迄今不足百年的现代水文站测量水位升降数据原理完全吻合。
据了解,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也发现了不少洪水题刻,但其数量和规模均居三峡题刻之下。据统计,仅在三峡库区177米高程以下,人们就发现了11处宋代以来的题刻90余条,其丰富翔实的内容为研究长江洪水规律提供了重要资料。
中国的枯水题刻主要包括重庆市涪陵白鹤梁、灵山石、江津莲花石、巴县迎春石、丰都龙床石和云阳龙脊石。其中的白鹤梁被誉为“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位于重庆市区朝天门一带的灵山石则是中国最古老的枯水题刻。
白鹤梁是位于涪陵江北的一条天然石梁,全长1600米、宽约15米,只有在每年冬春之交水位较低时才露出水面。在白鹤梁中段石梁上刻有唐代1200年以来的文字题刻160余段,记录了长江历史上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和枯水发生的周期,共计3万余字,被称为“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
重庆朝天门灵山石相传为中国最古老的水文题刻。据文献记载,灵山石题刻可追溯至东汉年间,并保留着东晋及唐代的10余段题刻。随着长江水位的逐年上升,灵山石自唐代以后便很少浮出水面,清末以来从未露出水面,题刻内容的确认也有待将来依靠潜水寻找来解决。(转载于新华网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