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狮子林
 
 

 

国外水文站网和业务管理

  现代水文帮助人们认识水质、水量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相关关系。特别是通过直接的陆气交换以及间接的淡水入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水体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后果。地球上的许多人类文明,如著名的玛雅文化的消失,许多原有的生态系统,如热带雨林、湿地的消退,主要是由于缺乏充足的淡水资源。水文的重要性以及在解决水问题中的关键作用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可。

水文站网

  水文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的水文数据,也就是连续的数据观测。多数国家近期才进行连续水文观测,因此长系列水文资料很少。世界气象组织对部分国家的水文站网统计显示,各国水文站网分布并不平衡,欧洲国家约2-8站/1000平方公里,中东国家1-10站/1000平方公里,非洲国家密度更低。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1997年的统计,世界各大洲水文站网的观测资料系列长度分别为:欧洲10-178年,亚洲10-120年,非洲5-80年,北美洲10-30年,南美洲5-70年,大洋洲5-80年。
  在世界几个主要国家中,发达国家的水文站网发展比较稳定,密度较大,自动化程度高。如,美国现有水文站10240处,水位站2048处,地下水监测站32031处,水质监测站9954处,水文站网密度接近2站/1000平方公里。水文数据如水位、雨量等基本实现了自动采集,水文信息通过公共通信网(其中60%以上通过卫星)传输。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水文测站的稳定性和水文资料的长期性、连续性,现有4365处水文(位)站,水位观测以自记为主,流量观测大多采用流速仪法,水文站基本属于无人值守类型。意大利共有水文测站约4000处,其中央直属水文(位)站网密度达1站/300平方公里、雨量站密度达1站/140平方公里。水文数据传输以公用电话网、计算机局域网和超短波电台为主。
  日本有各类气象、水文、水质观测站15000多处,自动化程度极高,绝大多数测站都建有自动测报系统,观测项目有降雨、水位、流量、水质、地下水,以及水库和堰闸水文要素等。

水文业务管理

  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气候状况和经济条件不同,其水文管理机制也不尽相同。总体上看,水文工作在世界各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业务管理趋于良性发展。在管理机制上,许多国家大多采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体制,水文工作的公益性质地位明确,水文事业经费主要由政府部门多渠道投入,水文资料信息基本实现共享。

水文业务分级管理

  美国在流域水文水资源管理和研究方面基本代表了当今国际发展的方向。其水文业务主要由四大联邦机构共同管辖,各部门分工合作。美国地质调查局管理该国主要的水文业务,在全国50个州设立资源办公室,负责指导水资源勘测,下设200余个外业办公室,负责全国水文测站的运行和管理。德国的水文业务实行分级管理,联邦、州及地方政府分别设有相应的水务机构,水文站网基本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管辖。意大利、日本的水文业务基本上由中央和流域机构进行分级管理。
  地表水和地下水及水量和水质的统一管理是一个发展趋势。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统一管理。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也大体如此。南非1998年新水法规定必须遵循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统筹兼顾地表水、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在埃及,无论是地表水、地下水、废水都由水资源灌溉部实行统一管理与分配,并实行立法管理。
水文公益性事业地位明确,水文经费得到保障。水文投入以政府为主,地方和协会是重要来源。如,美国实行“谁受益谁负担费用”原则,美国和德国水文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地方和州的投入。加拿大通过了一个持久性的法案制定协议文件,将不同类别的水文测站的归属权和经费资助职责等明确界定,由联邦政府、省政府和其他部门分别承担。意大利、日本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投入。
  对水文基础资料管理十分重视。美国地质调查局设有数据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全国的水文等信息,并建立了历史水文数据库。日本、加拿大设有专门的中央机构负责水文水资源数据的采集、汇总、处理和发布等。德国设有流域性及区域性的洪水预警预报中心,分别对相应的政府机构负责。意大利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实时水文数据采集通信网,流域机构所属站网90%以上与中央系统实时联网,进行数据共享。
  水文业务管理与各国地域特征和经济水平有较强的相关性。在洪水灾害频繁、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即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水文业务能得到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如,墨西哥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全国不仅暴雨洪灾频繁,而且南部地区水资源紧缺,社会经济生活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墨西哥政府每年都投入专款开展工程(水库等)和非工程(包括地下水监测和供水)建设。此外,孟加拉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由于洪涝灾害频繁,政府对水文都有相当的投入。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6年8月10日)